人神媒介 · 傩情千年
远古时期的先民
由于对未知的恐惧和自然的敬畏
便用“驱傩”祭祀仪式来祈求神灵庇护
为什么古代“驱傩”祭祀
后来逐渐衍变为程式化舞蹈—傩舞?
为什么傩祭规范了乡村生活秩序
维护了农耕社会依照美好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傩早已超越了宗教祭祀意义
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和艺术?
……
一场关于「傩」的话题,即将在归宗灿村展开
从远古祭祀走向艺术
From ancient ritual to art
“傩”(nuo),尽管在现代,这个字已经有些生僻。但在古代,傩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驱鬼逐疫的祭祀活动。先民们在面对自己无力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时,以为是鬼神作祟,便用傩舞的形式来祈求神灵庇护,并许下傩愿。
唐宋以后,生产力日益进步,科学技术也得以长足进展,傩祭之风在中原地区逐渐减弱。傩祭逐渐由祀神的目的,增加了娱人的因素,向着舞蹈与戏剧的方向演变。期间又衍生出很多元素,例如服饰、舞蹈、面具等,在几千年文化的不断演变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傩文化。
展开全文
傩,遇见 C.A.N
Nuo, meet with C.A.N
2015年6月,为了探索城市与农村之间更加生态、自然,持续和谐发展的可能性,挖掘那些原汁原味的在地民俗艺术,归宗灿村与知名民艺专家管祥麟老师共同发起了「中国民艺江西行」田野调查,田调第二站就是南丰傩舞,6月的南丰酷热难当,穿短装也不能凉爽。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傩班的伯们认真按照规则、习俗一一准备着。平时难得凑齐人,只有正月才舞傩的傩班,因我们的到来,他们穿上厚厚的棉衣,一个不落的跳给我们看。
2016年6月,灿村首届插秧节上,我们将传承上千年的南丰傩舞请到了灿村的田园舞台,当穿着红花布衣、戴着柳木面具的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去祈福,去演绎生产和劳作时,现场的城市人感动了,因为突然会觉得此时的我们与历代的先民们已经完全连在一起了,我们找回了久违的感觉,这才是过去农耕文明应该有的仪式,让来到这里的城市人感动于文明与自然的共生。
三个月后,灿村首届丰年祭。当傩神们从稻田深处向舞台走来的时候,仿若一场心有灵犀的久别重逢,稻穗也随风起舞。舞者戴上傩面具,一颦一笑,喜怒哀乐,幻化演绎着面具之下充满生命激荡的虔敬倾诉。傩,不再是神秘的祭祀,是一种文化,带着原始的气息,穿越历史的尘埃延续至今。
2018年6月17日,归宗灿村,我们将再次与「傩」对话
从最初的「民艺田调」到「插秧节」到「丰年祭」再到如今的「傩」论坛,为追求质朴古民间艺术,我们一次次走进桑间濮上、一步步走进「傩」,将那原本属于民间的文化艺术带上舞台,走进都市人们的心灵。当第一次戴上各不相同的傩面,第一次目睹古拙质朴的傩舞,第一次感悟天人合一的傩祭仪式时,一种不可遏制的情怀,迫使每个人想用自己的身体去表达这份不可言说的精神往来。生动演绎一场古老与当下、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一场人与自然共生的升华!
傩、CAN、灿村
跨越远古与当代的融合
预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8年6月17日
庐山归宗灿村
「人神媒介 · 傩情千年」
——傩文化归宗论坛
解构神秘的傩情与人情
傩伯的保护与关怀
傩文化创新、探索与实践
看最古老的傩面具和制作
与中国民艺专家管祥麟老师
傩文化专家邓勇老师
傩面具雕刻师王栖次老师面对面互动
期待您的参与和互动
在微文下留言报名参加本次论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