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国内企业都选择在香港上市?港股市场有什么特征?
近期,传言阿里巴巴要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再次让港股引发市场关注。
为什么腾讯、碧桂园、工商银行、中石化等国内大公司不在A股上市而是选择在香港上市,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也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小米、美团点评、猎聘网、平安好医生、映客等新经济公司也纷纷选择去香港上市呢?港股与A股的比较
(图源来自网络)
总体而言,在香港上市有上市门槛较低、企业估值较高、退出路径较为容易三大优势,加之近年来无论是联交所还是内地政策的支持,更使赴港上市一时间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
相对于A股市场。港股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市场,有一大批非常优质的公司,交易品种丰富,T+0交易,没有涨跌幅限制,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同时,海外投资者所占比例高。
香港的融资环境比较宽松,上市较为容易。选择在这里上市的企业,在投行的帮助下,可以很快获得理想数额的融资,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图源来自网络)
此外,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还可以通过香港股市将资金投资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这是A股现阶段无法做到的。在香港上市是使用港币交易,港币是自由兑换货币,与全球任何一种货币都能自由兑换。况且,为了迎接内地互联网企业,香港特意修改上市规则允许AB股模式。一时间,赴港上市已经成为了一股潮流。
(图源来自网络)
其他好处,就是说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后:第一、香港上市后的再融资非常便利,通常是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不需要额外的行政审批。第二、在香港可以使用的融资手段极为众多,包括:配售、供股、可转债、认股证、高息债、杠杆融资等等。第三、控股股东禁售期仅为6个月,相比A股的3年禁售期要短得多。第四、兼并收购的便利。第五、香港上市公司得到来自于国际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员广泛和资深的研究覆盖。
(图源来自网络)
回望历史香港发展历程,从1997年香港回归,实施一国两制,到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再到2014年11月开通沪港通,2016年12月深港通,2017年06月债券通,深港两地互联互通进一步开放加强。
香港券商:在香港资本市场,券商分为欧美系、日系、港资和中资行。中资券商近年承销业务突飞猛进,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一带一路规划”和“深港通”、“沪港通”、“基金互联互通”和“债券通”北向交易的开放。内地券商分类一共有5大类11个级别,香港券商的分类方法更加多样化。按照联交所对市场占有率的报告,香港券商可以分为A、B、C三组,A类对应排名1至14名,B类对应15至65名,C类对应65名之后的券商。由此可见,香港证券业“赢者通吃”的现象十分普遍,行业竞争也十分激烈。
(图源来自网络)
在香港,证监会管理着10类牌照,每一类牌照对应一块业务。要从事相应的业务,就必须获得对应的牌照。作为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香港对于不同牌照公司分别可以从事什么业务做出了明确的指引。也就是说,任何人士进行受规管活动必须向香港证监会申领牌照。其中跟股票市场比较紧密相关的是1,4,6,9号牌照。香港证监会现有的牌照种类
(图源来自网络)
现有的10种牌照的现实应用
(图源来自网络)
香港发行机制:香港证监会规定,发行和审核股票统一采用注册制,与全球主流市场普遍的做法相同,而目前A股市场的股票发行制度仍然实行审核制(核准制)。
(图源来自网络)
在这,也说下“港交所、联交所”的区别:投资者平时经常听到的“港交所、联交所”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港交所其实是指香港交易所集团,包含“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期交所)及伦敦金属交易所”三大机构;且香港交易所是一个上市公司,代码(HK:00388),于2000年6月27日以介绍方式在联交所上市(也就是说母公司在自己的子公司平台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