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 (和制英语)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4月30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BL (和制英语)"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条目可参照日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0年3月7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蔷薇向或Yaoi。

关连项目

同人

同人

同人志

同人女

术语(日语:同人用語)

前缀匹配

同人活动

同人志即卖会

同人组织(日语:同人サークル)

自费出版

印刷厂(日语:同人誌印刷所)

数位同人(日语:デジタル同人)

同人创作

自制动画片

MAD电影

同人软件(日语:同人ソフト)

同人游戏

同人音乐

同人词

音系(日语:音系)

网络动画

网络漫画

网络小说

同人文化

二次创作

同人的同人(日语:同人の同人)

Yaoi

百合

配对

Cosplay

Kigurumi

Furry

关联项目

业馀爱好者

御宅族

秋叶原系

燃(日语:燃え)

恶搞

致敬

动画

漫画

小说

插画

CG

Flash

查论编

BL(和制英语boys’ love的缩写)是描写男性间的恋爱的创作类型,包括动画、电子游戏、漫画、小说、Cosplay、广播剧CD等。一般专指日本或受日本影响的女性向作品,但有时也包括其他国家的同志文学或其他男同性恋作品。

历史[编辑]

其与早期以女性读者为目标的爱情相关作品(如:少女漫画),以及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作品(例如:魂断威尼斯),有著超越真实、追求浪漫、人物美形等共同点,属一种特殊文化下产生的特殊题材。BL虽与同志文学皆以描述男同性关系间之主题,而早期BL为女性心中男同性恋关系的想像与对伟大爱情的投射,与真实世界之同性恋仍有所不同。现代的BL作品不光是由女性创作与阅读,也有男性加入创作与阅读BL的行列[1]。

1970年代之少年爱[编辑]

BL在日本之起源可溯及1960年代末期投入漫画界之“24年组”。24年组是一群昭和24年(1949年)前后出生的少女漫画家,包含萩尾望都、竹宫惠子、山岸凉子、大岛弓子、青池保子与木原敏江等。她们将过去局限在异国浪漫史或日常生活的少女漫画题材,扩大到奇幻、SF、哲学省思、大河史诗与社会批判之范畴[2]。其作品之主角,不同于以往的少女,而改为性征未分的少年,描绘少年间同性感情,表现倾向于精神性,或带著哲学气味。开创日本漫画的“新浪漫派”与“少年爱”之潮流,是80年代“YAOI”与90年代中后“BL”漫画之始祖[3]。此时之作品风格,因当时不如现下大众较能接受同性恋,作品大多笼罩在晦暗不明甚至阴沉忧伤的基调。代表作有萩尾望都之天使心、波族传奇(日语:ポーの一族)与竹宫惠子的风与木之诗。

1970年代末之JUNE[编辑]

《JUNE》是从1978年创刊的《JUN杂志》而来,第三号后改名为《JUNE》,创刊时以竹宫惠子的漫画与栗本薰(中岛梓)的小说为主打,其他作者群尚有木原敏江与青池保子。《JUNE》曾在1979年休刊,1981年时复刊。1981年后陆续在此杂志出现的还有吉田秋生、波津彬子、高口里纯(日语:高口里純)等。至2004年二月号总共发行153号的《小说JUNE》休刊,改出季刊《小说JUNE DX》(与之前发行过的同名别册不同),不久后改为不定期发行。杂志重点主题在于美少年,著重于美少年间的爱情描写,内容围绕著耽美气息(在此耽美单纯代表唯美),因此这段时期,有用“JUNE”、“耽美”借称具少年爱之作品;由于“JUNE”之涵义暧昧,“耽美”则易与19世纪耽美派文学混淆,后来皆不作为正式称呼[4]。

1980年代之Yaoi[编辑]

主条目:Yaoi

一幅典型的YAOI作品

由于1970年代,承24年组发展下的少年爱叙事体系,已广为女性读者接纳甚至使用。加上前述以女性想像中的男性间爱情,所谓“女性向男同性恋”小说为底的JUNE杂志出版。同时原本在小群体间自费影印流通的同人志,也开始大量印刷与流通。此时之同人志,多半以动漫、连续剧之主角为主题,由读者进行主观再诠释后,特别以男性间的感情关系为主干创造出同人作品。此等“二次创作”之取材,常来自文本之一幕或仅是一句对话,而燃起读者之想像继而创作。因只有同样阅读过原文本之读者,较能理解其内涵,故同人之作者即自嘲地戏称自己的作品“没有高潮、没有结局、没有意义”(ヤマなし、オチなし、イミなし),也就是男性间情爱关系(YAOI)文化的开端[5]。在1979年由波津彬子担当责任编辑的“らっぽり同人志”中最初出现“YAOI”一词[6]。

而在80年代中期陆续出现以《足球小将》为题材创作男性同性爱的同人作品,例如尾崎南等作家。因多数作品夹带著性场面,此时YAOI一词也渐成为男性间恋爱漫画小说代表词。

早期JUNE与YAOI分别代表商业志与同人志,而后期因YAOI扩展范围增广,出现狭义与广义YAOI的定义差异。狭义单纯指的是男性同性爱漫画小说同人创作,广义则概称为女性所描绘描写的男性同性爱漫画与小说。

1990年代之BL[编辑]

进入90年代,BL最初出现在BIBLOS[7]出版的b-Boy杂志,因为强调喜剧结局,b-Boy杂志表示他们刊载的风格比较起JUNE式的话,应该说为BL式。所以BL便跟明亮轻快的喜剧联结起来。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BL在亚洲和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包括香港、台湾、中国内地、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8],也包括澳洲和北美地区[9]。

现代之BL[编辑]

如果不是特别要求定义的话,现在BL此词几乎可以代表整个女性向男性同性爱创作,不分动漫画、游戏、小说、原著衍生、原创、商业与同人志。

耽美: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日本,指“沉溺于美好的事物”,如今在华语地区通常多用于形容女性作者创作,女性读者为多数,以女性情感欲望为导向。讲述男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参见[编辑]

LGBT用语

日本动漫迷使用术语列表

男同性恋

少年爱

Yaoi

参考资料[编辑]

^ 李衣云. 私と漫畫の同居物語. 新新闻. 1999: 177–178. ISBN 957-8306-49-0.

^ 花の24年組~少女漫画の在り方を根底から変えた女性作家達. [2019-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 李衣云. 讀漫畫—讀者、漫畫家和漫畫產業. 群学. 2012: 61. ISBN 978-986-6525-58-2.

^ ボーイズラブ名作選 ~BLの歴史、予備知識編~.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 李衣云. 讀漫畫—讀者、漫畫家和漫畫產業. 群学. 2012: 119-120. ISBN 978-986-6525-58-2.

^ Kotani Mari, foreword to Saitō Tamaki (2007) "Otaku Sexuality" in Christopher Bolton, Istvan Csicsery-Ronay Jr., and Takayuki Tatsumi eds., p. 223 Robot Ghosts and Wired Dream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ISBN 978-0-8166-4974-7

^ BIBLOS出版社于2006年3月31日因社长投资IT业界失败宣告破产,之后由安利美特买下BIBLOS编辑部,成立新出版社リブレ。ビブロス、自己破産申請. 新文化通信社. 2006-04-05 [2015-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Ge, Liang. Problematizing heteronormativity: Performativity, resignification and A/B/O fiction in Chinese danmei literature. 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2020-10-01, 7 (2) [2023-08-22]. ISSN 2051-7084. doi:10.1386/eapc_00051_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2) (英语).

^ Wood, Andrea. Boys' Love anime and queer desires in convergence culture: transnational fandom, censorship and resistance. Journal of Graphic Novels & Comics. 2013-06, 4 (1) [2023-08-22]. ISSN 2150-4857. doi:10.1080/21504857.2013.784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英语).

查论编LGBT双性恋 · 男同性恋 · 女同性恋 · 跨性别

学术

论述

LGBT教育(英语:Education and the LGBT community)

性别研究

多元文化教育

LGBT语言学(英语:LGBT linguistics)

女同性恋女性主义

LGBT文学

酷儿研究

酷儿理论

跨性别女性主义

社群

文化

文化

俚语

“同志”

口号(英语:LGBT slogans)

经济

观光

文学

男同志

女同志

杂志

漫画

影剧

电影

电视

音乐(英语:LGBT music)

国歌

偶像

酒吧

社区

列表

女同性恋乌托邦

组织(英语:List of LGBT-related organizations and conferences)

同性恋友好

双性恋社群(英语:Bisexual community)

同志骄傲

骄傲游行

同性结合

同妻与同夫

出柜

同志雷达

异性装扮

变装国王

变装皇后

相公堂子

卖基情

象征

彩虹旗

跨性别旗

皮革自豪之旗

黑色三角形

粉红三角形

Λ

节日

国际不再恐惧同性恋、跨性别与双性恋日

同性恋自豪日

双性恋自豪日

骄傲月

跨性别追悼日

国际双性人团结日

国家出柜日

国际跨性别现身日

分类:LGBT文化 · 分类:LGBT事件

性别认同

性向认同

多元性别

性别认同

男性

女性

双性性格

非二元性别

顺性别

跨性别

男性

女性

变性

第三性别

宦官

以女之姿

男雌

女雄

海吉拉

Kathoey

双灵

伪娘

性向认同性倾向

无性恋

半性恋

单性恋

异性恋

同性恋

双性恋

多性恋

泛性恋

男性恋和女性恋

非异性恋

男同性恋

女同性恋

同性相爱(英语:Same gender loving)

异性恋为主

好奇型双性恋(英语:Bi-curious)

潜在同性恋

跨性恋

疑性恋

多边恋

浪漫取向

性单恋

酷儿

物恋

脱离同性恋

重返同性恋(英语:Ex-ex-gay)

相关

性少数

性别二元论

性别表现

性别角色

性别中立

不分性别

性别盲

女性的性

男性的性

酷儿文化

双性人

雌雄同体

性别不一致

性别转换

去性别转换

后性别主义

历史历史

双性恋历史(英语:History of bisexuality)

同性恋历史(英语:History of homosexuality)

女同性恋历史(英语:History of lesbianism)

基督教与同性恋历史(英语:History of Christianity and homosexuality)

LGBT历史年表

社会运动

同性结合历史(英语:History of same-sex unions)

少年爱

古希腊少年爱

分类:LGBT历史

古代

结为手足(英语:Adelphopoiesis)

古代同性恋

古希腊

古罗马

古埃及(英语:Homosexuality in ancient Egypt)

古秘鲁(英语:Homosexuality in ancient Peru)

中世纪欧洲(英语:Homosexuality in medieval Europe)

日本

中华

同性恋军队

16-19世纪

莫莉屋

第一次同性恋运动

乌尔利克斯

20世纪

同性恋解放运动

手帕准则

海后(英语:Sea queens)

石墙骚乱前的美国平权行动

石墙骚乱

光明节行动(英语:UK Gay Liberation Front 1971 Festival of Light action)

1979年三藩市骚乱

酷儿理论

21世纪

同性婚姻

年表

车臣反同性恋清洗

权利

法例

各地权利

非洲

美洲

亚洲

中东

欧洲

大洋洲

权益议题

抚养

收养

兵役

民事结合

同性婚姻

家庭

配偶

仇恨犯罪

双性人人权

跨性别权益

共产党

性悖轨

性悖轨法

联合国/日惹原则

权利运动

团体(英语:List of LGBT rights organizations)

运动家

同性之爱

同性恋解放运动

跨性别权益运动

性倾向与科学

生物学

神经科学

出生顺序

人口统计

环境

性取向连续体

同性恋和心理学

金赛量表

克莱因方格

产前激素(英语:Prenatal hormones and sexual orientation)

性倒错

改变性取向的尝试

扭转治疗

性向认同

性倾向与医学年表(英语:Timeline of sexual orientation and medicine)

社会态度

偏见

迫害

社会态度

反LGBT标语

异性恋本位

父权规范

保守主义

同性恋民族主义

酷儿民族主义

粉红装饰

直同志

恐同辩护(英语:Gay panic defense)

反对LGBT权益

刻板印象

审查

双性恋擦除

宗教与同性恋

跨性别和宗教(英语:Transgenderism and religion)

偏见•歧视

艾滋病污名化

异性恋主义

双性恋恐惧

同性恋恐惧

女同性恋恐惧

排斥本人性倾向

非二元性别歧视(英语:Non-binary discrimination)

跨性别恐惧

厌跨女症

无LGBT区

玻璃圈

迫害•暴行

矫正强奸

同性恋欺凌

跨性别欺凌(英语:Trans bashing)

英国迫害史(英语:History of violence against LGBT people in the United Kingdom)

美国迫害史(英语:History of violence against LGBT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纳粹德国迫害同性恋

暴行(英语:List of acts of violence against LGBT people)

遇害的跨性别者(英语:List of people killed for being transgender)

自杀人士

分类

主题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吉祥物_世界杯日本队 - ctpapi.com All Rights Reserved.